阿富汗是位于亚洲西部的内陆国家51策略,和中国、巴基斯坦、伊朗等国家接壤,面积大约64.75万平方公里。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位于东亚、南亚、西亚和中亚的交汇点,是亚洲大陆东西与南北之间交流的关键枢纽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,许多大国在历史上都试图掌控阿富汗,包括英国、苏联和美国等,因此阿富汗有“帝国坟场”的称号。
历史上,阿富汗曾多次与强国发生冲突,特别是在与英国的战争中,阿富汗坚强的抵抗给英国带来了极大损失。然而,这场战争也给阿富汗带来了巨大的代价,不仅经济遭受重创,还失去了曾经拥有的海岸线。阿富汗曾是一个沿海国家,曾经临近印度洋和阿拉伯海。那么,为什么阿富汗会失去这些宝贵的海岸线呢?
一、阿富汗的历史背景
展开剩余75%阿富汗的总人口约为3640万,主要民族为普什图族,占总人口的40%左右。其次是塔吉克族,占25%,哈扎拉族则占21%。阿富汗的官方语言是普什图语,在普什图语中,阿富汗的意思就是“普什图人的地方”。
普什图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波斯语族51策略,语中有大量波斯语的借词。波斯(即今天的伊朗)在历史上是一个强大的国家,公元前6世纪,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将阿富汗纳入版图,从此波斯的语言和文化对阿富汗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公元前330年,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导致波斯帝国灭亡,阿富汗随后归属亚历山大帝国。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,阿富汗成为塞琉古王朝的一部分。到了公元前250年,阿富汗地区摆脱了塞琉古王朝的统治,成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。我国历史上称之为“吐火罗”。
公元567年,波斯再次崛起,将吐火罗纳入版图,阿富汗也受到波斯的影响,逐渐信奉了拜火教。到了7世纪,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吞并了波斯,8世纪初,阿拉伯帝国又将吐火罗吞并。随后,阿拉伯帝国和唐朝接壤,公元751年,发生了著名的“但罗斯之战”,唐朝失利,导致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加速。
阿拉伯帝国灭亡后,阿富汗地区的普什图人分成了多个部落,包括杜兰尼部落、吉尔扎伊部落、尤素夫扎伊部落和阿夫里迪部落等,这些部落自成一格,类似独立王国。从16世纪开始,波斯再次崛起,阿富汗的各个部落成为了波斯的附庸。
二、阿富汗曾是沿海国家
1747年,波斯的统治者纳迪尔沙被刺杀,波斯陷入混乱。阿富汗的杜兰尼部落首领趁机宣布独立,建立了阿富汗杜兰尼王朝。在杜兰尼王朝的领导下,阿富汗逐渐统一了其他部落,形成了统一的阿富汗。这时的阿富汗疆域辽阔,海岸线长,位于波斯和印度各土邦之间,甚至与清朝接壤,成为了一个沿海大国。
三、失去海岸线的历史
阿富汗失去海岸线的故事,离不开19世纪沙俄与英国的争斗。沙俄曾野心勃勃地想通过吞并阿富汗实现通向印度洋的战略目标,但却未能成功。沙俄的前帝国领袖彼得大帝在去世前,曾留下遗嘱,希望俄罗斯能够通向四大洋。沙俄在彼得大帝的努力下,已经接近北冰洋、太平洋,并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。因此,沙俄希望通过吞并阿富汗,最终实现向印度洋进军的战略目标。
然而,沙俄的这一计划遭遇了强大的对手——英国。英国认为,如果沙俄控制了阿富汗并进入印度洋,就会威胁到英国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殖民利益。于是,英国决心阻止沙俄的扩张。
1878年,沙俄和阿富汗结成了联盟,阿富汗甚至拒绝了英国使节的进入。这时,英国出兵入侵阿富汗,派遣了约3.6万名军队,经过开伯尔山口攻入阿富汗。阿富汗在战斗中向沙俄求援,但沙俄未出兵支持。最终,阿富汗战败,不得不与英国签订了《甘达马克条约》,成为了英国的附属国。
此后,阿富汗的命运被进一步决定。1893年,英国派遣外交大臣杜兰德来到阿富汗,强行划定了一条从清朝到伊朗边界的分界线,称之为“杜兰德线”。这条线实际上分割了阿富汗的领土,强制性地将阿富汗的海岸线以南地区划入英属印度,最终成为了今天巴基斯坦的一部分。就这样,阿富汗失去了所有的海岸线,成为了一个内陆国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